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  • 官方微信
   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888888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手机访问
  • 世穆网

     找回密码
     立即注册

    QQ登录

    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   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

    查看: 2755|回复: 0

    居住在泉州的郭姓居然是阿拉伯穆斯林后裔,他们是海丝之路见证者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签到天数: 445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9]以坛为家II

    2131

    主题

    3984

    帖子

    3万

    积分

    管理员

    Rank: 9Rank: 9Rank: 9

    积分
    33546

   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

    马文明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22-12-8 13:57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文史包袱铺
    来源:中国回族学网(公众号)

    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百崎回族自治镇位于泉州湾北部,洛阳江入海处。东与张坂镇交界,西与洛阳镇毗邻,南与东园镇接连,西南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及后渚港相望,北与东园镇接连。
    1990年8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,独立建制百崎回族乡,是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,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。
    30d1649bb24e9c7dc4a908c0bc3d22b0.jpeg

    泉州台商区百崎回族自治镇

    泉州台商区百崎镇的郭氏居然为阿拉伯穆斯林后裔。
    泉州台商区百崎回族的郭氏,是阿拉伯穆斯林人籍中华传衍的后裔。其先祖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来泉经商的伊斯兰教徒。入泉始祖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,改从汉名为郭德广,居晋江法石。
    8815a87f9dd8fb418b7c69e4dbb28417.jpeg

    阿拉伯穆斯林人——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

    郭德广生一 子名子洪,子洪生三子:长和卿,次仲远,三子季渊。因明初排斥异族,聚居市郊的阿拉伯人纷纷向外寻求隐蔽之道。和卿即外出江西,仲远于明洪武九年(1376年) 携妻带子迁居惠安二十三都(今百崎)。季渊仍留居法石。
    1967年,人们在福建省的泉州市惠安县通淮门外法石乡发现了“惠白奇晋坡庭郭氏世祖坟茔”,其墓碑中的古波斯文记载,该墓的主人本名为“”(lbnQdsDaqqaqNam),即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,这是郭广德之次子郭子洪墓碑上的波斯文全名,从郭子洪之后,不再用波斯姓名。
    14716aaac12b42ec8d85667061125201.jpeg

    郭子洪,公元?~1367年待考,是回族郭氏族人定居在泉州地区的二世祖,时值元朝末期。郭子洪的次子叫郭泰,分居今惠安县白奇乡,三子则分居今晋江市坡庭厝,因此在其族谱中称之为“晋坡庭、惠白奇”始祖,源出元朝时期居住泉州地区的波斯籍穆斯林后裔。
    郭德广二孙子郭仲远的后裔遍布泉州,至今仍保留着穆斯林的生活习俗。
    1721dc1720ef4a77a69846bc003a3e2b.jpeg

    郭仲远之墓

    郭子洪次子郭仲远迁居百崎,因“开基局峻",故“仰承忠武渊源", 即追认一位名位俱隆的历史人物为远祖,提高族望,以求庇护,因此百崎族民便以“汾阳”作为自己的堂号,传袭至今。所以现郭氏家庙门常撰有“祖汾阳”和“源晋水”的字样。
    a20eee7e74830af659300d9c68af46d7.jpeg

    郭氏家庙

    郭仲远迁居百崎后,经六百多载繁衍生息,现有五个行政村十三个自然村90%以上的居民属于郭姓回民。晋江石湖和台商区东园长申村、涂寨下郭回族村也有相当多郭仲远的后裔。此外,现浙江苍南、舟山、塘头、温岭和台湾的台北、基隆、 鹿港等地的郭姓居民也系出百崎。郭仲远迁居百崎后,前几世始终信守回族,并建置“清真寺”,储藏“古兰经”。后因局势变化而逐渐汉化。
    郭仲远教子严格,后人名人辈出。百崎族人世代精心保护的郑和堤历史遗址,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。
    百崎肇基祖郭仲远是一个“喜吟咏,善著作"的礼贤之士,其教育子孙的家训:“凡为家长,谨守礼法,以振家声, 以树勋烈……昆季安和,岁祀丰洁,子孙谦恭,孝敬毋阙,勿习怠荒,勤勉学业……田园改状,费用有节,乡邻熙熙,毋相欺灭……”百崎回民尊祖敬宗、慎守教诲,历代涌现不少为国为民、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和为中华民族崛起作出页献的名人。如明成化年间,郭谏平率众消灭倭寇,被敕封为“钦赐捕盗官”等。
    aeeb1e0ee7627db44ae6a54e9450d074.jpeg

    郭仲远后裔

    郭仲远迁居白崎几十年后,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船队停靠泉州后渚港,曾到百崎看望郭仲远,并派士兵帮助郭仲远筑堤 海造田。百崎族人为纪念族人先贤,为纪念郑和,对迎接郑和的“接官亭”和郑和支持筑造的“郑和堤”历史遗迹,世代精心保护,现已成为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。
    514a4e2f5bdf8ce836f26332e940bc81.jpeg

   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



    分享到:
    “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”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网络安全法 意见 标签 粤ICP备17038699号-2 可信网站 世穆网 X3.4 本站已运行天 

    公安备案号:粤公网安备44040202000779号 

  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粤(2023)0000030

   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

   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